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的老镇区灰墙古道一天天长大

资讯 来源:东方网 2021-12-26 14:57   阅读量:16511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的老镇区。

古老的街巷,看起来有些破败的老宅,却是冯立最喜欢驻足的地方,站在老街中,岁月似乎静止,老宅的每一片砖瓦都在安静地诉说着百年经历的风雨飘摇。

冯立

70后冯立是地道的杨柳青人,从幼时起,他就住在古老的窄巷中,看着杨柳青的杨柳依依,灰墙古道一天天长大成年后,冯立沉浸在对杨柳青历史的研究中,成为一名地方史专家

因运河而兴的杨柳青就像一个时空宝藏,沉淀和记录着几百年的历史变迁,传承和保护着中华的文化瑰宝。

被岁月洗礼的古宅遗迹中藏着杨柳青的过往,历史被一点点揭开,百年前的杨柳青穿越时空,在史料记载和遗迹发掘中揭开面纱。

90多座清末民初老宅

戏楼,牌坊,仿清建筑群如今的杨柳青古镇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又充满着浓郁的现代气息

运河一侧,一片粉刷一新的白色围墙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清末民初时代的一座座宅院和民房保持着旧时的模样,绿色围挡将他们保护起来老房子上精美的雕刻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历经了百年风雨

老镇区的民宅被保护起来

冯立喜欢穿梭在这些旧时的古老街巷中,他一座座数过,目前,杨柳青西部老镇区保留清末民初的建筑仍有90多座,这些老宅中藏着杨柳青的历史。

老宅上精美的雕刻

1992年,杨柳青蓆市大街遗址被发现,面积约1000平方米据《西青区志》等资料记载,考古发现了包括金,元,明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陶器,瓷器残片和墓砖,度量衡用具

蓆市大街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史料记载,证明了杨柳青自金代就是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

杨柳青镇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金贞祐二年,当城,沙窝,小南河寨等遗址的发掘证实杨柳青在宋代驻扎军寨,此后形成人口聚集的部落。

明清时,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贯通,杨柳青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漕运码头,杨柳青进入繁盛阶段,彼时的杨柳青十里长堤,杨柳依依,商贾如云,景色秀美,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

清末民初的老宅

杨柳青因运河繁荣,建筑也顺河而建,杨柳青几乎没有正南正北的房屋,所有的房屋都垂直于运河冯立说,运河南边多为农田,北边是商业和民宅,房屋沿着运河蜿蜒曲折,临河的一面是门,方便接收船只运来的货物,船户,农民,商人和杨柳青年画经营者是当时杨柳青的主要人群分类

杨柳青街道突出的特点是以功能分区,靠近运河的是河沿大街,再之后有估衣街,猪市大街,蓆市大街,菜市大街等,民居分布聚集在各条胡同中。

街道的名字直接透露出每条街道的功能——估衣街卖衣服,菜市大街卖菜,猪市大街卖肉,蓆市大街卖苇席和筐篮等每到春节,蓆市大街成为年画市场

猪市大街

如今的蓆市大街

菜市大街

冯立的记忆中还有杨柳青昔日的景象,小时候的他住在老宅中,走出院门,穿梭在胡同间,运河边的杨柳依依,街巷中的大槐树,古建筑泛旧的灰墙。

对比清道光年间的《津门保甲图》,杨柳青的格局从清朝至20世纪90年代基本未曾改变。

20世纪90年代末前的杨柳青

伴随着城镇发展,杨柳青古镇进行改造,但部分老宅被保护下来,老宅的古老和现代化的建筑融合成多元化的杨柳青。

仿版南方建筑

漕运带来了杨柳青经济的繁盛,也使杨柳青成为南北物资,文化的交汇地,很多南方独有的建筑艺术被复制到杨柳青。

如今被保护下来的老宅中,依然能看到独特的建筑风格,八字门,拐弯抹角,特殊的瓦檐结构,精美的砖雕,斑驳的百年石板路。

杨柳青有一些建筑风格,北方非常少见,而南方却非常多在几年前的寻根大运河活动中,冯立和一行学者对运河进行了系统调研,在南方城市找到了这些建筑的根源

门边的砖墙呈八字状临街,既满足了自家院门有台阶的需要,又不会影响行人从自家门前通过,这种院门的样式在天津其他地方都没有,在常州,上海等地可以见到追根溯源中,冯立在南方找到了八字门

杨柳青的八字门

石库门是南方特有的建筑形式,它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江浙一带的富绅为安全起见,修建住宅时把门户改小,以求门户严谨,杨柳青的民宅中也发现了仿石库门的形式。

院墙临街的拐角处出现一处抹角,为了便于行人,车辆同行方便,这是房屋主人公德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建筑与道德相结合的智慧这种名为拐弯抹角的建筑风格在北京比较常见,被视为皇城文化的体现北京胡同的拐弯抹角如今已经基本消失,但在杨柳青被保存至今

杨柳青的拐弯抹角

为什么杨柳青有那么多华北罕见的建筑形式冯立认为,杨柳青是运河重要码头,而大运河连接着诸多江南城市,这些建筑形式从大运河上来到杨柳青,可以说,杨柳青借着运河汇集了南北建筑的精华

运河边的美食和文化

黎记包子是杨柳青传统美食的代表,传说中的杨柳青黎记包子有多好吃虽然黎记包子已经停业,冯立找到了掌故老人,知道了黎记包子的特殊配方

对杨柳青历史的研究中,美食是不可略过的部分史料记载,杨柳青的饮食业起自元代,当时沿河两岸设有饭摊,零售糕饼包子等类食品,为过路行旅打尖食用自明永乐年后,杨柳青的茶肆酒楼更是鳞次栉比

在冯立的记忆中,西渡口对面有一条因经营饮食业而得名饭店的一处街市,黎记包子最早就在西渡口胡同的西南角当年的黎记包子门庭若市,很多市里人专程跑到杨柳青吃黎记包子当年的孙记酥糖更富盛名,购买要排长队,同样是杨柳青美食的代表

如今,黎记包子已经停业,孙记酥糖被打工的王家人传承下来,杨柳青酥糖至今保留着传统工艺,是杨柳青的著名特产。

美食代表着杨柳青繁盛时期的物质丰富,杨柳青的文化更是异彩纷呈,武术家,评书家,诗人杨柳青名人辈出

当年的杨柳青有很多书场,可见评书艺术之盛,书场的格局和现在的相声馆差不多,杨柳青诞生了很多评书大家一次和评书艺术家田连元的交流中,冯立听田连元讲起了在杨柳青的故事

1958年,田连元到杨柳青说书此前,他的表演得不到观众认可,观众最多十五六位,最少的时候三四位田连元曾几次试图转行,来到杨柳青说书后,每天能有四五十人听他说书,杨柳青人对评书的喜爱让田连元有了自信,从此,他在评书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杨柳青的美食,杨柳青的文化在冯立的研究中逐渐清晰,杨柳青的民俗更是冯立最深的记忆。

杨柳青花会

杨柳青的花会是20世纪80年代春节的一大特色,每年春节,冯立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赶庙会,开庙会期间,正是各种花会表演的最佳时机,正月十四到十六,各道花会旌旗招展,龙灯,狮子,碌碡,高跷,法鼓,在杨柳青各条街道巡演,一阵锣鼓刚过去,一阵吹打又过来,简直闹翻了天街道上,墙上,房上都站满了人

而今,杨柳青花会仍然是元宵节的天津特色,全国到杨柳青观光过节的游客越来越多,杨柳青的花会也逐渐走向全国,为大家知晓。

重温运河的历史,辉煌灿烂,在历史中回望杨柳青的过往,作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文史组副组长,冯立对杨柳青的未来充满期待,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开发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杨柳青的未来无限风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友情合作